北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返回首页  
微信图片_20210507163415.jpg
资讯首页 | 热点新闻 | 协会在线 | 头条关注 | 企业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新闻>正文
创新驱动以质量为先(一)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6.11.15
质量,造就国之重器的根基所在。
  在各行各业,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不断的传承、发扬与坚守中,纺织业--这一素来关乎国计民生的母亲产业,因对品质的尊重和追求,取得了持续进步。
  自1979年8月全国第一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以来,纺织行业始终派代表参会,至今从未间断过,是坚持最久、落实最好的行业之一。这背后,既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历届质量管理工作者兢兢业业的努力,更是行业企业坚持"质量为本"意识的体现和写照。
  随着社会的发展,质量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更迭。质量,犹如一场无止境的赶超,因责任而始发,在探索中前行,却风光瑰丽。
  风风雨雨近四十载,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质量建设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强力拉动内需,"世界工厂"的美誉也代表着大工业时代全球市场对我国纺织品质量的高度认可。当经济步入新常态,在整个中国制造业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宏大背景下,"强国之梦"更成为了新一代纺织人的共同使命。
  今年,国家先后部署促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工作,倡导工匠精神的回归与重塑。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三品"战略现已写进了纺织工业的"十三五"发展规划。而落实这一切的基础和关键是品质、是质量。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质量建设走过了怎样的历程?新常态下,企业手中握有哪些质量管理的利器?又面临着哪些挑战?在标准与检测领域,又萌生着哪些新的趋势与变化?我们正迎来一场新常态下的质量之役。
  今年5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工作。
  今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6年重点工作包括努力提升消费品品质,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和"新常态"的经济形势下对消费品质量、对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和迫切程度。
  何为质量?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对纺织品质量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物理、化学性能的感受层面,如纺织品服装的耐用度、色牢度、舒适度、全材料真伪等方面。而从纺织行业角度来诠释质量的话,质量则是一个系统工程。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观念的更新和标准的提高,质量的范畴和内涵呈现出系统性、完整性、多元性的发展方向。
  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多年来主抓行业质量建设工作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
  正如孙淮滨所说:"质量的概念,从最初的产品质量,发展到生产过程的质量,进一步延伸到综合服务的质量,进而扩展到整个经营实体的全方位综合经营管理的质量,即"大质量"的概念和范畴。联合会作为协会组织,主要着眼于行业整体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在引导企业重视质量管理,完善质量体系,提升企业的综合经营管理质量水平。企业能否长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主要在于企业整体的质量管理。质量工作要追根溯源,不要舍本逐末,产品的质量只是最终的表象和结果。"
 
  风雨四十载,一份珍贵的质量"传家宝"
  时间回到38年前。1962年,日本首创质量管理小组(简称QC小组)。1976年开始举行第一次国际会议,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我国1978年从日本引进QC小组。1979年8月在北京召开全国第一次QC小组代表大会。
  纺织行业参加了第一次QC小组代表大会,至今从未间断过。
  QC小组是纺织行业全面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和群众性质量管理工作的开端。经过38年的传承与发扬,时至今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形成了以质量管理小组、信得过班组作为基础抓手,以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作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标准,以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奖作为行业标杆的"三位一体"完整质量工作体系,三者环环相扣、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在采访中,孙淮滨表示,QC小组工作不是一项单独的、孤立的、基层的工作,而是一项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QC小组工作开启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引导行业企业质量管理工作、质量改进工作、质量创新工作的开端。同时QC小组工作也是企业中诸多领域完善管理制度、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创造和实现质量效益的基础方法。在此基础上,行业和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外延不断拓展、体系不断完善、内涵不断加深。
  2012年开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开始设立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奖和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奖,对多年来在质量管理方面常抓不懈并取得优异成果的企业进行表彰。在行业内落实《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最终目的是让企业管理水平实现标准化、正规化、国际化,缩小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
  "三位一体"的质量建设工作体系,得到了行业企业的积极响应并踊跃参加,参与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获得了显著的改善。在"十二五"期间,共有44家企业获得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奖,10家企业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奖提名奖,12家企业获得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奖鼓励奖,48家企业获得全国纺织行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奖,12名个人获得全国纺织行业质量杰出人物奖。
  "十二五"期间参评QC小组的企业数量达到252家(次),参评成果数为488个,发表个数为341个,取得成果的小组个数为12645个。按申报成果统计,累计创造可计算经济价值为15.19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1.22亿元,增幅为8.03%。
  一批批优秀的企业如同一粒粒种子,将质量为先、质量为王的发展理念,逐渐传导到合作、伙伴企业,传导到上下游,传导至整个产业链,将正能量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产业的肌体与内涵当中。
 
  先进模式层出不穷 以质量撬动生存空间
  行业质量工作自诞生以来,联系企业,服务企业,伴随行业走过了每一个阶段的奋进岁月。
  当前,行业转型升级进入新一轮周期,整个行业运行形势处于下行压力当中,无论是外需还是内需,市场态势总体不甚乐观。而面对各项要素成本的提升,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比较大,产业的转型升级路径无疑要以科技、品牌、可持续、绿色、生态为方向,这其中,质量是一切的根基,质量为先、质量为王的理念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三品战略"的提出,是对纺织服装行业提出的新要求,而落实的主体仍在企业。
  多年来,行业企业积极践行质量建设,有些企业注重做专做精,靠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确保质量水平的提升,如安徽华茂、华峰氨纶等;有些重在做足文化内涵,顺应潮流趋势、满足消费者需求,创造性地将文化属性也放在质量管理范畴之内,如达利丝绸、山东南山等;有些企业则在实践中探索出了满足不同订单的各种标准需求的一套质量管理办法,如山东岱银、金轮针布等;而近年来涌现的一批科技导向型企业,则凭借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重在以科技成就品质,如恒天重工、如意科技等。
  孙淮滨表示,质量管理小组工作方法始于基层、生产一线,但是不仅仅适用于基层和一线。它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从基层、到中层、到决策层,质量管理小组工作方法都能够而且应该发挥它的作用,都有它的用武之地。
  同时,质量管理是一个智慧的动态过程,既有国际、国家统一标准,在范畴上又没有一定之规,质量涉及企业方方面面,质量管理的模式也涉及方方面面。
  孙淮滨强调,不同类型的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也有共性模式,要根据企业对质量工作的不同定位和模式,根据自身需要和市场需要,探索出本企业更适合的质量管理模式。
 
  群众性质量工作释放新动能
  在采访中,孙淮滨谈到,纺织服装行业的QC质量小组工作之所以能持续38年,其中很大一部门原因是行业内的大型企业、品牌企业对其形成了坚实依托,他们既是QC质量管理小组工作的早期尝试者,也是获益者,质量管理的意识非常强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进入到"三位一体"质量建设的范畴当中,群众性质量工作成果不断。
  "群众性的小改小革、微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且相当一批成果收效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不容小觑,未来,群众是质量管理创新的一股活力源泉。"孙淮滨说。
  翻开近2016年班组、小组工作成果,行业企业在群众性质量管理中的闪光点一一映入眼帘。
  五环集团细纱车间丁班四组积极组织职工开展"争创五个一"竞赛活动,即:现场整洁争第一,机台清洁争第一,空锭攻零争第一,白花节约争第一,操作技术争第一,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恒盛纱厂细纱保全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通过攻关,成功地将ZJC7.3品种的成纱强力不匀率由12%以上降到9%以内;小组又通过对自络的攻关,成功地将自络不合格品率由1.88%以上降到0.9%以内。两项攻关全部获得市级一等奖、全纺二等奖和全国优秀奖。
  平顶山神马帘子布发展有限公司原丝厂聚合班组着力进行设备升级改造,产能大幅提高,目前单条线日产量达到帘子布建厂30年以来单条线最大产能,比日本最初设计增速47.2%,达到历史最高产能(21000吨/年),产值达到4.6亿元。
  中纺联产业部根据2016年申报企业提供数据统计,发现申报企业质量管理小组工作的平均投入回报率达到近12.5倍。
  孙淮滨表示,纺织行业质量管理小组工作始终坚持开放与共享的工作方针,致力于让更多的企业有原则地开放和有条件地共享科技创新成果,为更多的企业创造了解和掌握创新成果内容和创新发展方向的机会。
 
  继承优秀传统,发扬工匠精神
  进入"十三五"时期,纺织服装行业质量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键是如何落实。作为行业组织,在继承以往光荣传统与发展成绩基础上,要进一步有所作为。
  孙淮滨表示,首先,要把"质量为先"这一理念,放在行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在全行业营造"质量为先"的氛围,使之成为企业自觉追求的目标和行为准则,确确实实把质量为先的理念化为行动的指南和规范。这是质量管理与建设工作的一个前提。
  第二,在行业内牢固树立工匠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专业专注地把质量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到精准、完美。不但技术工人要有工匠精神,作为企业管理者来说,也要有工匠精神。
  第三,把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继续贯彻下去。QC小组和卓越绩效测评等虽然已贯彻执行了多年,但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且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普遍性。
  在新的理念和方向指引下,成立全国纺织行业质量促进发展联盟势在必行。培育和认证一批联盟企业,使其成为具有行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企业。在纺织行业质量工作中以及未来纺织行业发展中起到标杆示范和带动作用。
  孙淮滨表示,未来的竞争是产业链的竞争,要着力于打造一条高质量的供应链,发挥产业链的联动和传导效应,将质量管理法则、卓越绩效标准等,逐层推广到行业中去。
  目前,产业集群及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尤为艰难,依托质量"链条",可以建立产业链供应商准入机制等,为中小企业带来加强质量管理的动力。同时,联合会将进一步着力加强培训工作,从知、懂、用、融、成,五个层次帮助中小企业在学习、领会和落实《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孙淮滨由衷地表示,工匠精神在当下备受追崇,全行业都在呼唤这种事业观和价值观的回归。在质量建设领域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需要脚踏实地地一步步做好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环节,依靠信念、信仰,着力于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成为同行的骄傲、行业的骄傲、国家的骄傲,为实现纺织强国梦做出应有的努力。
 
[编辑:田田]
 
相关文章  
 
家纺视频  
友情链接  
| 协会简介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Copyright©2012China home textile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18号十层 电话:010-010-85229322   E-mail:service@hometexmail.cn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980号   京ICP备12044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