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返回首页  
微信图片_20210507163415.jpg
展会首页 | 中国国际家纺展 | 展会回顾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展会 > 中国国际家纺展 > 正文
“蜀风·蜀韵”非遗展工艺及传承人篇(一)
文章来源:中国国际家纺展组委会  2018.03.12
   由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设计师分会、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共同承办的“2018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3月14日在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上举办。
  
  展览以“蜀风·蜀韵”为主题,参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蜀锦,蜀绣,羌族刺绣工艺,自贡扎染工艺,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彝族服饰等,为大家呈现巴蜀地区特有的民族气息。
  
  本文将分三篇介绍本次展览的工艺及传承人。现为您呈现蜀锦、蜀绣篇。
  
  蜀锦工艺
  
  四川古称“蜀”、“蜀国”和“蚕从之国”,是我国桑蚕丝绸的发源地之一。蜀锦专指蜀地(四川成都地区)生产的丝织提花织锦,它兴于春秋战国而盛于汉唐,因产于蜀地而得名,成都也以盛产锦而获得“锦城”、“锦官城”的美名。
  
  在我国传统丝织工艺锦缎的生产中,蜀锦是起源最早,流行年代最长,影响最深远的织锦,与云锦、宋锦、壮锦一道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蜀锦织造图案的取材十分广泛、丰富,诸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吉祥铭文、山水人物、花鸟禽兽等。通过千百年来不断的发展、提炼,蜀锦图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艺术水平,从早期春秋战国时期的几何纹、蟠龙纹,到秦汉时期的动态云气纹,从唐朝时期的联珠团窠纹,到宋朝时期清丽淡雅的花卉纹,至后来明清时期的“晚清三绝”,蜀锦织造技艺一直传承有序,从未断绝。
  
  历经三千年的岁月传承至今,蜀锦在丝绸之路上广为传播,架起了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是中国织锦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珍贵文化。2006年蜀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蜀绣工艺
  
  蜀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手工丝线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记载着西汉成都“挥肱织锦,展帛刺绣”的场景。晋代,蜀锦、蜀绣并称为“蜀中之宝”;宋代“织文锦绣,穷工极巧”,刺绣已有极高水平;清道光年间,成都刺绣作坊中“华兴”、“浴光”、“德春”最为著名;到光绪年间,官府设劝工局刺绣科,招收第一批男性绣工;宣统三年(1911年),成都有刺绣作坊兼商号75家,产品行销西南、西北各省。
  
  蜀绣技艺特点为运针自如、平齐严谨、色彩和顺。针法有130多种,常用针法30余种,其中晕针技法最具蜀绣特色;图案特点为结构简练、题材广泛。熊猫、芙蓉鲤鱼为蜀绣代表题材。蜀绣分欣赏品和日用品,前者题材多为花鸟鱼虫、翎毛走兽,后者题材大多吉祥喜庆,常见于被面、枕套、帐沿、门帘等。2006年蜀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蜀绣传承人
  
  彭世平,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传承人,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四川省蜀绣工艺美术大师。从事蜀绣研究30余年,专攻画面多变,针法绣技难度大的珍品精品,无论花鸟、虫鱼、人物、走兽各种题材,都能得心应手:如《麻姑献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立体绣)、《文君熊猫》(双面异色异形绣)、异色异形花鸟绣等。作品呈现出针法运用自然、线片光亮、虚实得当、层次感强和不透色等特色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彭世平研究并成功完成异色异形花鸟绣《山茶小鸟与夹竹蝴蝶》,其首创的异色异形针法尤为独特,为蜀绣的异色异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沿用至今



[编辑:羊驼]
相关文章  
 
家纺视频  
友情链接  
| 协会简介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Copyright©2012China home textile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18号十层 电话:010-010-85229322   E-mail:service@hometexmail.cn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980号   京ICP备12044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