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返回首页  
微信图片_20210507163415.jpg
资讯首页 | 热点新闻 | 协会在线 | 头条关注 | 企业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新闻>正文
小衣橱体现中国纺织大变化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8.06.13

改革开放40年里,中国纺织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初期布匹限量配给,到掀起乡镇企业开办热潮,到与世界潮流经济接轨,到科技、网络引航发展,再到如今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成主流……一系列变革都在国民衣橱中有着显著反映。打开衣橱,让我们从这个视角细细品味改革开放40年。

80年代

从棉花到化纤

时髦不过“的确良”

如果用服装来形容国人40年来的变化,显然,我们已经从单一陈旧步入了光鲜亮丽的时代。

 

说起改革开放前人们的着装,记者不由得回忆起周恩来总理的一段往事:周总理会见外宾或出国访问时仅有几套衣服可换。1963年,他出访亚、非、欧十四国时做的法兰绒外衣由于穿着时间太久,表层绒毛被磨掉,袖肘还磨破了一个洞。到了埃及,使馆的同志看到总理换洗的衬衣都大吃一惊,没想到为全国人民操劳的国家总理穿的竟是这样的旧衣服,还不如使馆的普通工作人员穿得好。据说,即使这样的衬衣也是几件中比较好的一件,是总理1954年为出席日内瓦会议做的。

 

周总理节俭的生活作风令人敬佩,但我们从中却也不难看出当时人们在纺织服装方面的贫瘠。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基本处于短缺经济状态,特别是纺织品,一直限量供应。即使步入上世纪80年代,大多数人的衣柜里依然很难找出几件像样的衣服,如果要参加一场婚礼,总要跟亲戚或邻里借件好衣服来穿。

 

一件像样的衣服,代表着一个人的体面、尊严,然而在40年前,由于经济条件的落后,人们还很难将更多的金钱与精力投入到衣着上。

如果从光影中搜寻40年前的服装记忆,黑白灰绿几乎是人们着装的所有色彩,甚至被外国人形容为“蓝蚂蚁”、“灰蚂蚁”。但说起时髦,80年代绝对绕不过一个“的确良”。这种现在看来颇为土气、也并不舒适的化纤面料,在当时引领了鲜亮、挺括的服装风潮。一时间,想要洋气点,少不了省吃俭用置办“的确良”。

 

也正是这种“不用从地里长出来的布”,帮助中国人结束了“大改小、旧翻新,补丁摞补丁”的穿衣日子。

 

进入1980年代,棉花连年增产,涤纶混纺布产量比1960年代末增长了30多倍,纺织品生产已经能够满足老百姓需要。从1982年开始,国家陆续对部分纺织品减收或免收布票,敞开供应,曾经捉襟见肘、无比金贵的布票一时间“家家有余”。

改革开放几年后,面对国内城乡纺织品市场连年供大于求的新局面,有媒体写出了题为《还有使用布票的必要吗?》的内参,在取得大量市场一手材料后,提出取消布票。

 

1983年11月22日,国家商业部发出通告,宣布从该年12月1日起全国临时免收布票、棉絮票,1984年也不再新印发。通行了30年的布票终于废止。

穿,不再愁了,棉纺织品、化纤制品的种类样式越来越多。到了1980年代中期,风行一时的“的确良”逐渐没落,开始讲究穿得舒适的人们认识到化纤面料不透气、不吸汗的缺点,一统天下的“的确良”衬衫向涤棉、纯棉、绒布格纹衬衫等转变。

 

而纺织品这一生活必需品供应制度的改变,不仅终结了实行了整整30年的凭票买棉布、棉絮的供应制度,也成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结束“短缺经济”、人民群众过上温饱生活、小康生活最有力的佐证。

在当时,人们结婚时的三大件分别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可以看出,纺织品在当时有了充足的供应。

90年代

从保暖到时尚

舶来品垫肩与牛仔风靡一时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改善、思想逐渐开放,单调的款式已不能满足大家对着装的要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喇叭裤、健美裤、蝙蝠衫、连衣裙掀起一阵阵热浪。1993年首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举行,国际服装品牌开始进入中国,人们的着装观念进一步多样化、个性化……

踩脚裤让当时的女人们共同“发烧”,凡女性莫不人腿一裤,再后来,集贸市场卖菜的大妈和小姑娘们也都“踩脚而裤”。

 

这是新中国第二次大面积流行裤装。如果说上世纪50年代的裤装象征妇女解放、男女平等,那么1990年代的健美裤,令女性曲线暴露无疑,就是大胆而又彻底地打破了中国人的审美禁忌。

 

而宽肩膀与厚垫肩可以说是当年和国际接轨的产物。

讲究品位、突出个性的风尚,将服饰带入了90年代。开放带来了交流,交流促进了发展,舶来的服装发布会、流行色发布会不断宣示着服饰流行。巴黎时装、米兰服饰、美国牛仔,凡有一国服装流行新潮,很快就会在我国大都市汇融,并演绎成中国的都市时尚。

1980年到1997年间,我国纺织行业发展迅速,棉纺锭由1780万锭发展到4245万锭,但同时也出现市场竞争过度、产品滞销、企业亏损、开工不足、富余人员多等一系列问题。1992年起国有纺织企业出现全行业亏损,1996年时全国国有纺织企业亏损额已达106亿元。纺织行业当时的这种困境,引起了全国上下极大关注。

 

为此,1998年国务院提出纺织工业压锭调整的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即从当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压缩落后棉纺锭1000万锭,分流安置下岗职工120万人,到2000年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事实证明,纺织行业接下来不仅顺利完成压缩落后棉纺锭和分流安置职工任务,还提前一年实现了3年脱困目标:1999年全行业盈利大幅提高,国有企业实现盈利9.5亿元,2000年盈利69亿元。

整个90年代,“服装市场”和“品牌”这两个影响深远的词汇凸显在人们的服饰追求之路上。从那时起,外国品牌陆续进驻中国市场,从皮尔·卡丹、鳄鱼到耐克、阿迪达斯,即使这些牌子并不是人们记忆中了不起的“国际顶级品牌”,但它们进入中国早,留给国人的印象也是最深刻的。而我们耳熟能祥的国产品牌如利郎、七匹狼、安踏、庄吉、报喜鸟以及江南布衣等,就是创立于这一时期。

00年代

从线下到线上

国内外大牌争抢“衣橱”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六号”,全球人见证了中国航天员穿着我国自己研制的航天服上天,不禁对中国纺织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叹为观止。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纺织更是应用到了航天器电池板以及人造血管等不再限于穿着的众多领域。

在进入2000年这一历史时刻,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中国纺织进入国际市场打开了一扇大门。十年间,中国纺织服装业一直被冠以中国加入WTO最受益产业的标签,而现实也确实如此。

 

加入WTO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外奢侈品进入国内市场,它们的到来将高端奢侈品的消费概念引入中国,并在很多人心中有了具体的形态。未加入WTO前,我国只是一个服装加工大国。加入WTO后,我国已从一个服装加工大国向服装品牌大国发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改变。

 

2005年1月1日,主导全球纺织品贸易长达30年之久的配额制度被取消,同时也意味着打开了中国纺织品自由驰骋国际市场的闸门。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体制开始全面转型。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纺织行业的体制迎来了一次“转轨”。尽管在加入WTO前中国纺织行业已经进行了“压锭分流”,然而企业的市场化经营运作多是发生在加入WTO之后。

 

有数据显示,2001~2010年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从530亿美元增长到2120亿美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了1.78倍。其中前五年增长1.22倍,后五年在全球金融海啸影响下仍增长了80%。

 

应该说,纺织产业在加入WTO后的发展,不仅仅是与众多外资品牌的“拼死”竞争,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眼下的渠道优势也受益于加入WTO后,外资品牌对国内市场的先期“培育”。

 

在这一时期,纺织业的渠道模式也开始颠覆以往。

2007年,一种在网上卖衬衫的B2C模式突然走红,一个叫陈年的人迅速拷贝,创办了凡客诚品。2010年,凡客卖出了3000万件衬衫,几乎是最大的传统衬衫企业、创建时间超过30年的雅戈尔的5倍多,震惊了中国服装行业。凡客的横空出世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引爆了行业电商时代的到来。

在这一时期,韩都衣舍、裂帛、茵曼等电商品牌相继出现,淘宝、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平台焦灼对垒,平台间的厮杀将消费方式引流到了互联网之上,人们在选购衣服时有了更多选择,衣橱也有了全新的体验。

10年代

多元化发展

健康与责任是新时代的品味

借用财经作家吴晓波的话形容这十年就是“水大鱼大”,这十年间,中国的经济总量增长了2.5倍,一跃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急速扩容的经济规模和不断升级的消费能力十分突出。

 

而此时,人们对纺织服装制品的消费理念不断迭代,曾是中国制造业最大竞争优势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这一切都昭示着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新一轮变革的开启。

消费升级势不可挡。在这一阶段,我国中产阶级消费群体崛起,衣着消费从满足必需性消费需求转向可选性消费,人们不仅要穿得漂亮,还要穿得健康、环保,绿色消费形成了巨大市场,消费再生纺织品成为一种时尚。

 

在这几年中,人们的衣橱中除了棉和化纤类材质产品,还出现了众多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新产品,国产品牌与设计师队伍的崛起,让人们的衣橱不仅有了光鲜的外表,更有了值得人们追随的文化和内涵。

跨国配置资源也成为这一阶段中国纺织业的新特征。众多纺织服装企业到国外建厂、并购奢侈品牌,中国设计师不断走向国际舞台……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在这一时期开始彰显出纺织强国的自信与能力,而这些无不在国人的衣橱中显示出来。

 

智能制造是这一阶段产业升级所呈现出的又一特征。

多年以来,西装曾是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典范模式,一件西装的渠道成本占到了售价的四成以上。2013年左右,服装行业库存加大、门店关闭、电商冲击等消息不绝于耳,然而红领创办的一家“魔幻工厂”用定制化思路再造了西装业,满足了人们衣橱个性化的需求。

 

可以说,这一阶段国人的衣橱已经很难用某一特定词汇来涵盖它的多元了,中国纺织产业无论从规模、质量还是设计、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可圈可点的新亮点,而这些新的变化,无不源于消费升级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对这一阶段的纺织行业发展总结了三个新变化:消费需求多元、创新迭代加快、智能深度融入。对此他提出,中国纺织工业需要以产品开发与科技创新为重点,塑造中国纺织工业的“新定位”,即把行业打造成为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和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科技产业、绿色产业、时尚产业成为纺织行业的新标签,让社会对行业产生新认知。

 

纺织新定位下,国人的衣橱又将发生哪些变化?毋庸置疑,下一个十年,国人的衣橱仍将会在纺织人的努力与推动下,为我们实现更多的梦想与期待!

 
[编辑:田田]
相关文章  
 
家纺视频  
友情链接  
| 协会简介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Copyright©2012China home textile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18号十层 电话:010-010-85229322   E-mail:service@hometexmail.cn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980号   京ICP备12044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