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返回首页  
微信图片_20210507163415.jpg
资讯首页 | 热点新闻 | 党建专栏 | 协会在线 | 头条关注 | 企业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新闻>正文
环保部向WTO提交文件:禁止废纺织原料等“洋垃圾”进入中国市场
文章来源:中国纺织报  2017.07.26
  近日,中国环保部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交文件,要求紧急调整进口固体废物清单,拟于2017年底前,禁止进口4类24种固体废物,包括生活来源废塑料、钒渣、未经分拣的废纸和废纺织原料等高污染固体废物。
  中国环保部在送交WTO的文件中指出,"发现大量的高污染垃圾与危险性废物,混合在可回收的固体垃圾中,这严重污染了中国的环境。为保护中国的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我们要紧急调整进口固体废物清单,禁止高污染固体废物的进口。"
张家港海关人员正在查验走私垃圾。(图片来自自中国日报)

  近些年,关于"洋垃圾"走私的案件不断见诸报端,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那么,"洋垃圾"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何能在中国有市场呢?
  今年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4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完善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分行业分种类制定禁止固体废物进口的时间表,分批分类调整进口管理目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大幅减少进口种类和数量作出了部署。
  打击"洋垃圾"走私离不开治理转型,唯有改变低端垃圾回收企业粗放化的发展模式,才能真正从污染处理型向生态循环型转变。
 
禁令出来,美国有人慌了
  根据美国废弃金属回收工业协会(ISRI)的统计,2016年中国共从美国进口了价值56亿美元的废旧金属制品。此外中国还从美国进口了19亿美元的废纸(共计1320万吨)和4.95亿美元的废塑料(142万吨)。
  如此巨大的出口额也催生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ISRI主席罗伯特·魏纳称,美国有15.5万个工作岗位都依赖于美国对中国的垃圾出口。
  北美固废处理协会(SWANA )的CEO大卫·比尔德曼在一份书面声明中表示,
  "我目前还没有仔细阅读中国方面对WTO提交的文件,中方禁止进口的垃圾清单也还有待进一步澄清。不过可以预计的是,这件事将会对美国和加拿大的垃圾回收处理行业造成严峻的挑战。
  SWANA将会在近期与美国商务部和贸易办公室的代表们坐下来商量,就此时得出一个解决方案。"
  SWANA还在声明中称,他们已经将中国的"洋垃圾"进口禁令对北美相关产业的影响写成了一份书面报告,并提交美国商务部和贸易办公室方面审阅。
▲ISRI书面声明
  ISRI主席罗伯特·魏纳在一份声明中称:
  "金属垃圾回收处理行业是在全球制造业贸易的第一环,我们为高附加值的生产提供着基础原料。每年美国有三分之一的废旧金属灰出口到海外,而中国是我们最大的主顾。
  我们有15.5万个工作岗位直接和垃圾出口挂钩,这些工人平均年薪高达7.6万美元,贡献的税收总计达30亿美元。中国的进口禁令会直接冲击垃圾回收行业。"
 
国内垃圾处理技术取得进步
  虽然"洋垃圾"的进口禁令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垃圾对我国环境的破坏,但是归根结底,我国还需提高自身的垃圾处理能力,才能更完善彻底保护国内的蓝天绿水。
  根据德中环境与能源促进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为4亿吨左右,并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递增。这对我国的垃圾处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不过报告同时指出,我国的垃圾处理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过去,简便低成本的卫生填埋是国内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手段,但近年来有条件地沿海地区开始推行无害化更加彻底的焚烧发电方式。
 
我国废旧纺织品如何处理?
  据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在生产和消费环节产生约2700万吨左右废旧纺织品,再利用率不到14%。随着人们对服装更新和消费的频率不断提高,旧衣物等废旧纺织品数量增长越来越快。
  因此,如何突破我国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发展的瓶颈,如何高效化、无害化、密闭化、再循环、高值化回收利用纺织品成为行业重大课题。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制造2025》提出,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回收再利用旧衣物,可以带减少城市垃圾,实现低碳环保,是纺织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要建设废旧纺织品回收和再利用体系,规范废旧纺织品回收、分拣、分级利用机制和"旧衣零抛弃"活动流程。按照国家统一的绿色产品合格评定体系建设要求,推进包括原液着色纤维、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等产品在内的"绿色纤维"及绿色纺织品的认证。据悉,"十三五"期间,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比例将提升到20%,使用废旧纺织品作为原料的再生涤纶纤维的总产能将达到200万吨,总产值将突破160亿元。
  在我国大中型城市,废旧纺织品回收渠道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目前,旧衣回收模式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慈善机构通过募集的方式,二是环卫系统通过垃圾分类的方式,三是回收企业依托政府循环经济类项目开展旧衣回收。如在北京,环卫集团下属的专业公司在回收各类垃圾的同时也回收旧衣。公司进入居民社区、学校和机关单位,建立"旧衣回收站"。在上海、南京等地,一些专业回收企业也在学校和社区设立回收箱。
  自2014年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启动"旧衣零抛弃"活动。从北京到南京、合肥、扬州等地,越来越多的专业回收机构、企业参与进来,在社会公益、慈善机构的支持下,已逐步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链条。
  回收是第一步,接下来是分拣。旧衣按新旧程度、纤维成分、颜色、服用季节的不同进行分类,再按照捐赠要求把八九成新的冬季旧衣挑选出来,经过整理和消毒后捐赠到贫困地区。易拆的针织品经整理,无偿提供给爱心机构,为困难群体编织毛衣。
  目前我国旧衣分捡基本采用纯手工模式,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都采用全自动或半自动化分拣模式。尽管一些公司已经开始采用半自动化分拣流水线,相比完全靠人工分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分拣流水线仍比较原始,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我国是一个化纤生产大国,2016年化纤总产量达到4944万吨,占到全球化纤总量的69.4%;纺织纤维的加工总量5420万吨,其中化纤占到84.23%。从产业角度看,如果旧衣物循环再利用生成再生纤维,能够缓解我国原料资源不足的问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曾表示:"由于资源短缺,我国每年需要进口大量棉花、羊毛、合成纤维生产用的石化原料,中国已成为全球纺织原料进口大国。如果将废旧纺织品进行高值化再利用,形成'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闭合循环经济模式,则可大大减低我国纺织原料的进口依存度。"
  而旧衣的纤维再利用要求企业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据孙淮滨介绍,在我国,纯涤纶原料的废旧衣物,通过拆分、破碎、熔融、过滤等技术,将可回收的纤维原料重新加工为切片,滤除的小分子添加物供给油漆工业用作添加料,可实现全过程的无污染再生利用。即便如此,目前也还存在大量技术难题,如纯棉旧衣物开松时高温处理的碳化避免等技术有待突破;混纺材质的旧衣物在理论上可以进行纤维分离,但由于工艺方法复杂,企业探索进程缓慢。
  事实上,市场上并不缺乏将废旧纺织品变废为宝的案例,如江苏省健尔康医用敷料有限公司利用纯棉废旧纺织品再生纱制成坯布用于医用敷料;帝人和富润也已经生成出符合标准的可用于纺织品生产的再生纤维。然而,由于再生纤维的生产成本高于原生纤维,以至于下游企业对该产品的需求度不高。目前,再生纤维的生产成本是原生纤维的1.8倍。
  今年3月29日,浙江绿宇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35亿元的长江循环经济示范园(国家废旧纺织品循环再利用产业基地)在黄冈项目现场举行开工仪式。公司董事长施建强表示,绿宇作为全球领先的全循环绿色纤维制造者,通过自主研发的第三代醇解化学法技术,建成年回收处理22万吨废弃纺织品循环再生项目,该技术被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分内容来自质量与认证微信公号)
 
[编辑:田田]
相关文章  
 
家纺视频  
友情链接  
| 协会简介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Copyright©2012China home textile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18号十层 电话:010-010-85229322   E-mail:service@hometexmail.cn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980号   京ICP备12044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