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返回首页  
微信图片_20210507163415.jpg
资讯首页 | 热点新闻 | 协会在线 | 头条关注 | 企业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新闻>正文
立足本职 奋勇争先 纺织技能工人展示风采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5.05.13
立足本职 奋勇争先 纺织技能工人展示新风采
  近几年来,我国纺织行业涌现出许多技能人才,他们有的获得了中华技能大奖,有的成为了全国技术能手,有的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他们虽然从事工种不同,但都有着令人敬佩的共性:踏实、执着、创新。他们从一线岗位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凭一股钻劲和韧劲,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超越别人不敢想、不敢做的技术高端,为新时代产业工人指明了成才方向。在此,本刊记者采访7位在2014年表现突出的优秀技能人才,看他们如何在企业的帮助和支持下实现成才梦想。
  冯建宏:驾驭机械设备,创造一流效益
  岗位:孚日集团电气小组负责人
  当记者打过多次电话联系到这位"金牌专家"时,冯建宏正在一间工作室,为几个青年员工讲解着原理。冯建宏,一个世界级家纺企业的电气维修专家,一个数千台一流进口设备的"守护神",孚日集团首个以其个人名字命名的劳模工作室的主持人,潍坊市劳动模范,全国纺织技术能手。
  1993年,通过一场在西安的招聘会,中专刚毕业的冯建宏作为外招的第一批专业技术人才进入孚日集团。那时,正赶上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生产装备,冯建宏隐隐感到一种挑战和机遇悄悄向自己走来。
  后来的一个事件给了踌躇满志的他当头一棒。1994年,企业引进了第一批进口设备,但刚运行不久,由于操作员的疏忽,其中一台德国机器出现了电气故障。此时,作为工厂唯一的"高材生",冯建宏主动请缨,担当起了维修任务。然而,忙前忙后、累死累活地修理了两天,还是没有治好这台机器的毛病。公司只好请来外方的技师,最终才得以解决。
  "是个小故障,很容易搞定。"一个外方技师不屑一顾地对身边的冯建宏说。
  "这件事我深受刺激,一整夜没有睡好。"回想起当初的情形,冯建宏依然记忆犹新,深有感慨。"我明白了当工人不是光会卖力气就行,只有真才实学才能在关键时刻冲得上、拿得下"。
  之后,冯建宏便一头扎进了对电气维修技术的学习钻研中,这成为贯穿他整个职业生涯的主线。二十多年,几千个日日夜夜,他对技术的学习、经验的积累几乎从未停歇。
  据同事介绍,他还有个记工作日志的习惯,小本子每天随身携带,设备出现哪些故障、什么原因、修理过程、注意事项等都一一记录在案。日积月累,一本本工作日志已成为了他的资料库。
  "冯工就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二十年在岗位上一直好学上进、刻苦钻研,我们从他身上真切感受到了什么是学习型工人。"冯建宏的徒弟小王说。
  2004年,公司引进的一台德国设备出现问题,并有批量坏的迹象,经查是由该电机内部的重要部件编码器损坏所致。由于国外生产厂家不单独销售编码器,公司必须花费2万元进口一整台电机,不仅维修成本高,而且需要较长的等待时间。这时,冯建宏主动请战,带领维修小组反复研究图纸、不断修订参数、寻找替代材料,最终研制出了与设备相匹配的"国产化"编码器,并被广泛推广应用到其他设备上,设备运转效率提高了,设备维修成本降下来了。有人粗略算了一下,仅此一项就可为公司节省资金一百多万元。
  "有冯工在,公司的设备就有了保障。"织造车间的一名员工自豪地说。多年来,冯建宏带领他的电气维修小组先后解决紧急重大设备技术难题上百个,维修或实现"国产化"替代的变频器、伺服驱动器等各类电路板达到1000多块(台套),每年为公司节约维修费用达300多万元。冯建宏被员工称为洋设备的"中国医生"。
  "在每个热血男儿心中,其实都埋藏着一个英雄情结。对于我而言,机械设备就是我的千军万马,驾驭着它们创造一流的效益,其乐无穷。" 冯建宏充满信心地说。
  孚日经验:
  1 通过不断打造、完善企业硬件和软件设施,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与东华大学、山东大学、青岛大学等多所院校建立联盟关系来吸引社会上优秀的人才。另外,通过设立劳模工作室、技师工作站以及技术比武等多种途径,选拔一线操作技能人才。
  2坚持只要有真才实学,干出成绩、做出贡献,就大胆使用,积极畅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生产技能等各类人才发展通道,不断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使一大批一线优秀人才成长为技术骨干、生产尖兵。
  3以年平均增长15%的幅度提高员工工资,并在同行业中率先实行周六、周日、节假日上班双薪制,使员工工资待遇始终保持在地区和行业中的领先水平。同时,投巨资购入十几辆高档大巴车,建设了孚日花园、岭南花园、名仁居、惠达公寓等多处员工居住小区,帮助员工解决上班出行和住房难的问题。
  李敏:坚持不懈让成功越来越近
  岗位:山东德棉股份有限公司织布分厂挡车工
  俗话说: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对于山东德棉股份有限公司织布分厂准备车间穿筘工序挡车工李敏来说最恰当不过。李敏外表文静、温柔,但内心却有一股不服输的干劲。
  李敏16岁就进入山东德棉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刚开始,穿筘工艰苦的工作环境曾让她打退堂鼓,但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不服输的钻劲下,她又重新坐到了穿筘架前。一遍遍地练习,手不听使唤,拿不住综丝,腰痛得难受,胳膊也发酸,动作僵硬不到位,但她硬是一天天地坚持了下来,从来没有叫过苦喊过累。终于她可以坐稳了、手也不抖了,心、眼、手相一致,动作规范了,效率也一天天提高。
  尝到甜头的李敏,给自己定了更高的标准,一班八小时,别的学员休息她不休息,就连吃饭的时间她也不放过,而是让老师捎饭回来。下班了,同学们都回到宿舍休息了,可李敏却还在车间里练习着,有时为了一个动作,能练半天。就这样,李敏凭着一股拼劲、闯劲和干劲,实习两个月便定岗工作了,比同期学员提前了两三个月。
  李敏是个有心人,在日常工作中总是琢磨如何做到既快又好地完成生产任务。她在操作中发现,贡缎类织物和一些组织较复杂的织物,由于综片页数较多,用四根钩嘴的钩子操作比较复杂,不易记忆,且效率还慢,于是她开始默默地尝试改进。
  她找到维修师傅,让其帮助把四根钩嘴的钩子改造成五根钩嘴,并开始进行尝试。她仔细琢磨改进操作动作,不断地进行反复练习,渐渐地操作熟练起来,动作也连贯了,效率也在迅速提高。以前四根钩嘴的钩子穿五页综片的组织,需要两个穿纱动作才能完成一次循环。改用五根钩嘴的钩子后,一次就能完成一个循环,这样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出错的几率。李敏的这一创新,很快被姐妹们接受,还给它起了个名字--"李敏穿经法"。
  针对当前很多年轻人都不愿从事纺织行业,李敏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专一行,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德棉经验:
  1 完善的三级管理组织,为提高员工操作技术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多年来,无论公司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公司、车间、班组三级操作管理体系,以及职工进厂培训、岗前培训及岗位培训模式始终未变。
  2 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练兵活动,不断激发职工参与热情。公司始终坚持做到了从公司到生产班组多层次的操作培训与辅导,坚持对挡车工进行"月测单项"、"季测全项"的操作测定,车间种子队员每月组织练兵不少于3次,公司每年举办青工操作运动会、运转操作运动会、种子队员验收,同时还举办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从而激发了广大职工参与练兵的热情。
  3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对在各种大赛包括省级和国家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职工,以及连续三年及以上在本公司运动会中获得大工序第一名的职工,给予晋升公司级技师奖励。对在省级和国家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公司还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和政治荣誉。职工的自我价值得以充分体现,更增强了练技术强本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姜正涛: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
  岗位: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颐和针织有限公司保全工
  2002年8月,姜正涛高中毕业后应聘进入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挡车工。但是姜正涛刚进厂,玩心重,工作不是很积极。
  然而在2003年发生的两件事,彻底改变了姜正涛的心态。
  一是集团召开职工大会,提出了"企业学海尔,职工学振超"的号召。那年,青岛港的桥吊工人许振超一举成为备受全国产业工人追捧的杰出代表,通过他"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事迹,姜正涛颇受教育。
  二是即发组织工人们进行技术比武,有些成绩好的工人直接晋升为管理人员或者获得了企业的技工、技师资格。
  从那以后,姜正涛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岗位上干出名堂来!
  斗志昂扬的姜正涛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毛坯布中的疵点率,几乎请教遍了周围的老同事,并虚心向他们学习。在老同事的指点下,姜正涛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除了请教老同事和车间技师外,姜正涛还利用闲时间,自己琢磨进行改进。
  但是降低疵点率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姜正涛为此养成了在实际工作中边干边总结的良好习惯,在每项工作完成后,都用本子记录下调试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措施,日积月累,本子换了一个又一个,沉淀下来各种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也积累下大量实践经验,他由此总结出了合理的工作方法,练就了一身绝技。
  刻苦的努力没有白费,更让姜正涛获得了各项荣誉。从2005年开始,姜正涛在全厂组织的技能比赛中,连续几年被企业评为"优秀技工";2011年,在山东省针织行业纬编工职业技能大赛暨全国选拔赛中取得第五名;2011年12月,在全国纺织行业纬编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第八名;2014年11月,在全国纬编工职业技能竞赛中夺得冠军;2015年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
  面对这么多的荣誉,姜正涛并没有骄傲自满,反而更加冷静和刻苦。"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我要把它化作工作的动力,积极投身到工作中,努力把每一匹布都织成优等布。"姜正涛表示,纺织工作虽然辛苦,但只要立足本职岗位,不好高骛远,踏踏实实,就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即发经验:
  1 不论资排辈,凡是合格的人才就"不唯学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为青年职工和优秀人才搭建广阔平台,激励优秀员工脱颖而出,促进青年员工成长成才,全力打造一支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青年人才队伍。
  2 通过晨会、夕会、比赛、比武等员工培训方式,加大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力度;通过开展业务大练兵、业务技能测试等活动,提高青年员工的业务技能;选派优秀青年员工到其他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学习先进经验;通过员工职业规划设计和培训,增强青年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通过举办元旦晚会、体育竞赛等文娱活动,舒缓青年员工的工作压力,增强团队意识。
  3 从职工住房、免费幼儿园的建设到每次外来务工人员返乡的专车和大礼包,都体现了企业对职工的尊重、爱护。特别是为了帮助职工解决住房问题,投资建设了500多套经济适用房、600多套廉租房,坚定了大家在即发发展的信念。
  蔡志忠:敢想敢干就能打拼出一片天地
  岗位:黑牡丹纺织有限公司前织车间副主任
  1982年,年仅17岁的蔡志忠就来到了黑牡丹纺织有限公司(原红卫色织厂)参加工作,初到的时候,只是染浆联值车岗位上一名毫不起眼的普通员工。
  这位毫不起眼的普通员工在三十年后成为了一位勇攀技术高峰的纺织行业技术能手。
  从初进染浆联车间时起,蔡志忠就抱定"一定要当个好工人,染出最好的纱"的理想。为了这个目标,他虚心刻苦学习相关技术知识,不仅按质按量地完成师傅交代的任务,还不断钻研染浆联合机靛蓝染色和上浆的新技术。在车间历练八年之后,他俨然已经成为一个行家里手,在车间里技术首屈一指。
  多年经验使得蔡志忠对牛仔染色技术也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想法,这期间他也开始尝试通过技术革新来解决染浆联合机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难题。一连串技术革新的成功,让蔡志忠在公司内部已经颇有名气,他是工友们眼里的榜样,是领导心中的优秀员工。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满足、固步自封,而是眼睛紧盯市场需要,时刻不敢放松,用他的话说,"市场总是瞬息万变的,技术要跟上市场变化的脚步。"
  黑牡丹纺织有限公司是牛仔行业的领跑者,但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发展的更好就必须要不断创新。而正是蔡志忠采用全新的靛蓝染色法,开创了仔布染色史的先河,同时也让黑牡丹纺织有限公司继续保持着领先地位。
  "靛蓝染色是牛仔布生产的重要工艺流程和质量关键所在。"蔡志忠介绍,棉纱质量、染液成分、染色温度和时间、助剂的使用,甚至是气候等条件发生一点很小的变化,都会引起牛仔布面色泽、色光的较大变化。要想获得牛仔布面均匀一致的染色质量,就必须摸索出高效、科学的靛蓝染色操作法。
  无数个日夜,蔡志忠和他的团队在生产现场和基础理论之间徜徉,查阅了大量的染浆生产技术资料,做了一次又一次的试验。暑去寒来,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尝试,又不断地攻克难关。
  经过了长期实践论证,以及公司领导的支持和同事们的配合下,最后终于制订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科学、适用的《蔡志忠靛蓝染色操作法》。《蔡志忠靛蓝染色操作法》的出现,使得染浆联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帮助很多新工人更快地了解到操作要领,大大缩短了培养新人的时间,工艺上的改进对产品质量也带来了很大的提高。
  在不断努力工作的同时,蔡志忠也获得了很多荣誉。但是在众多荣誉面前,蔡志忠却认为,这些都代表着过去,也代表着黑牡丹人的团队力量。
  "没有黑牡丹这样优秀的团队,就没有我的荣誉。很感谢这三十几年的工作中,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同事们的努力配合。"蔡志忠感激地说。
  对于纺织产业的未来发展,蔡志忠也充满着信心。他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现在的纺织产业在不断升级,传统的纺织企业也在不断转型,这都需要人才的支撑,所以,纺织行业正是施展拳脚的大好舞台。
  "企业的舞台就在那里,只要你敢想敢干、肯干巧干,特别是要能耐得住成功前的寂寞,总能打拼出一片天地。"蔡志忠说。
  黑牡丹经验:
  1 为加快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出台了内部评聘技师和主管工程师工作的实施办法。每两年举行一次评聘工作,甄选出各操作岗位的能手人才,并为未来基层优秀干部选拔建立人才库。
  2 通过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员工职业晋升通道。在员工培养过程中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公司在实施接班人培养计划中,大胆培养和起用年轻干部,目前公司最年轻的高管为80后。
  3 积极推崇"员工至上"的企业文化,着力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凝聚力。除了倡导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公司力求将感情留人、文化育人打造为留住优秀人才的"魔方"。
  赵红贺:苦练技能争做操作技术排头兵
  岗位:华纺股份有限公司面二车间化验室打样员
  生于1982年的赵红贺,目前是华纺股份有限公司面二车间化验室打样员。主要是为车间生产和修色(大车生产的颜色有时跟客户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这时就需要加以修正,达到符合客户要求的标准)服务。
  赵红贺质朴地说,从事的这一工作也谈不上什么艰辛,自己喜欢就好。"我是从车间基层一线经过公司笔试、面试、培训才成长为一名技术人员的,对此我非常珍惜。"
  赵红贺2002年11月进入华纺,2009年进入化验室工作。在他工作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他刚走上化验室打样岗位时,打的一个确认样是一个涤棉两浴的深紫,由于自己技术不稳定,操作不够标准,仅一个颜色就打了一个星期,可以想象一个星期从早到晚就打一个颜色,工作是多么的单调。
  赵红贺说:"当时负责化验室管理的是经验丰富的李春光师傅,他看到我的窘迫后并没有指责和训斥我,而是不厌其烦地跟我讲解操作标准,甚至将打样的细节如防泳移剂的添加、半成品的处理、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等,都毫无保留的一一传授给我。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坚定信心并坚持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扎实的基本功对赵红贺日后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给她带来了很多荣誉。特别是在2014年11月全国纺织行业"西樵杯"染化料配置工职业技能竞赛中,他以化纤印染组总成绩第一名,荣获"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同时也在2014年12月荣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今日的成绩已成为过去,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继续奋斗,认真总结经验,立足本职,苦练技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并以更精湛的技能来迎接工作中的新挑战,争做操作技术排头兵,努力成为新时代一流的印染工人。"赵红贺说道。
  华纺股份经验:
  1 创建一套专门针对各序列员工架设的"职业晋升通道"。辅助这一通道的是公司设立的"华纺职工学院",负责员工综合素质提升的培训教育,并与省内知名院校如山东理工大学、青岛大学等建立起人才培养机制,用"请进来"的方式,使要求进步与提升的员工享受到在职学习的"福利",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进入到晋升通道,实现在相应序列的快速晋级。
  2 根据公司人才发展战略,人力资源部对各序列岗位进行了梳理,依照岗位工作性质和认知资格的要求,将类似的岗位分类归并,形成了管理、操作、营销、技术、职能等五大序列,并在各序列内建立打通"专业晋升通道"和"管理晋升通道"的"双梯晋升制"员工发展通道。
  苏风驰:抓铁留痕,从基层做起
  岗位:山东愉悦家纺有限公司印花技术员
  2005年进入山东愉悦家纺有限公司的苏风驰刚开始只是一名普通的员工,在公司检测中心从事检测工作。
  检测工作相比其他工种来说需要更加细心和严格。苏风驰不断向经验丰富的师傅们学习请教,慢慢成长为部门的技术尖子。由于苏风驰表现突出,公司安排他先后在描搞分色、印花化验室、圆网制网、平网制网等印花外围部门进行集中学习,之后派往精蜡车间从事技术员工作,主要负责纯棉活性印花的颜色、印制效果等关键技术参数的调整和质量控制。"正是有了多个一线岗位的经验积累和锻炼,才让我在今天这个关键技术岗位上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
  但实际上,一名优秀技术能手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有突出的成绩,同时也有过惨痛的教训。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刚做技术员的时候,因为我的一次疏忽大意导致某花型的一个颜色与客户来样差距较大,致使整个花型降等,给公司、车间造成了较大损失。"苏风驰介绍说。
  但是苏风驰在领导、同事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下慢慢走出低谷,从中吸取教训,并一直拿这件事时刻警示自己做事仔细、认真。至今,苏风驰一直保留着一块当时的降等布,作为对自己的一种警醒和鞭策,现在看来这种挫折反而成为苏风驰人生的一笔财富。
  目前苏风驰是一名印花技术员,属于染化料配制工。"这份工作考验的不仅是体力更多的是耐心、细心和判断力,应该说是比较辛苦又技术性很强的岗位。但每天能用红、黄、蓝拼出各种各样符合客户要求的颜色,当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客户认可时,那种喜悦和成就感也是我最享受的,一切的劳累都会一瞬间烟消云散。"苏风驰说道。
  苏风驰表示,"纺织行业是一幅永远都画不完的大画卷,我和我的同行就是这画卷的创作者。如果有什么想告诉后来者的话,那就是,选择一个有良好前景的事业,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抓铁留痕,成功就在不远处守候我们。"
  愉悦家纺经验:
  1 成立了愉悦培训学院统筹安排培训工作,助力员工学习成才,并为每个人指定了指导教练,分别对理论和实际操作进行系统学习和练习。
  2 不仅加大了员工日常培训的力度,还在各车间、内部举办了多场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并将这种技能竞赛常态化。
  付涛:实现自身价值比金钱更重要
  岗位:天津天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棉纺织工厂二织造车间新品包机工
  今年43岁的付涛,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 1991年进入天津棉纺织一厂成为一名学徒工。在工作中他始终遵循着工作无小事的原则。
  "现在是一名新品包机工,主要负责新品试织工作。" 付涛介绍说,现在他每天都跟织机打交道,工作单调乏味,车间一年四季都保持80%左右相对湿度,30℃左右的温度,即使不干活,站一会儿也会出汗。
  "每天都是站着工作,噪音很大,空气中有很多微小纤维飞絮。"付涛描述说。
  但付涛很热爱这份工作。"从参加工作起,二十四年来一直奋战在生产一线,调试过的新品种达1200余个,试织成功率在95%以上,居于全国领先水平。"付涛介绍,在生产中遇到技术问题时,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自己,而自己也从未让大家失望过,经常是一边调试一边耐心的讲解,让大家了解此类品种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触类旁通,不再出现类似问题,带领大家共同进步。久而久之,大家都掌握了织机调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很多常见问题都能自行解决。因此,在车间流行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付涛。
  现在的付涛是厂里技术方面的顶梁柱。作为一名普通的包机工,他负责60台织机的维护和调试,而其他包机工则只需要负责30台织机。"经常是别人都休息了而我还在工作,汗水湿透了一件又一件工作服,到月底我的工资和其他包机工一样。"
  对于这些付涛没有任何怨言。他表示,"这是领导和同事对我的信任,现在回顾当时的情形就明白了,正是在这种环境的锻炼下才能取得今天的进步,掌握了更多别人所不具备的技能,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如鱼得水。"
  也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付涛先后被授予多项荣誉称号。付涛表示,金钱不是衡量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能否实现自身的价值更重要。
  天津天纺经验:
  1 实行高级工聘任制。对取得人社部等相关部门颁发的技师证的员工,公司每年都会组织他们进一步学习,通过公司考试的员工,公司给予提薪等奖励。对主动进修学习新技术的员工,公司给予报销2/3的费用补贴。
  2 成立"大师工作室",为攻克生产工艺难点搭建平台,并定期组织技术人员互相交流,培训新员工。
  记者手记
  做一个有梦想的人
  每逢"五一"国际劳动节,活跃在一线的优秀技能人才便再次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在近几年涌现的优秀技能人才中,80后的身影渐成主流。在他们身上,记者发现,这些可爱的年轻人既有老一辈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传统劳模精神,也有在新时代、新形势下,80后难能可贵的一种特质:"追梦"前行,"逐梦"奋进,让一个个梦想不断变成现实。
  在很多80后、90后看来,纺织行业属于传统产业,没有高精尖产业的光环,再加上高工作强度及相对艰苦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认为从事纺织行业"很没面子",也没前途。然而,无论是享誉行业的全国劳动模范王晓菲,还是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杨普,抑或是在职业技能竞赛中夺冠的李敏,却在这样一个行业里干出了大名堂。细分析,你会发现,这些人都有着共同的特点:有梦想、有追求、工作踏实、勤奋钻研、乐于创新。他们的成长之路也向千万一线工人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有梦,只要肯实干,人人都可以成才!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纺织行业需要更多有梦想、有追求的人才来共同织造美丽的"强国梦"。
 
[编辑:姝臻]
相关文章  
 
家纺视频  
友情链接  
| 协会简介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Copyright©2012China home textile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18号十层 电话:010-010-85229322   E-mail:service@hometexmail.cn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980号   京ICP备12044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