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毅
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是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2003年开始推出,旨在通过大赛培养设计人才提升中国家纺设计水平。从2003年至2012年已经连续成功地举办了十届设计大赛,为中国家纺行业从1990年代末至今的年均高达20%以上的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中国家纺行业目前已经在生产能力和技术积累达到很高的水平,我们的生产能力在国际上无可匹敌,技术能力也已经完全覆盖高中低档各类产品均能自主设计生产,对于我们来说,欠缺的是家纺产品的品牌建设,没有品牌的影响力当然也就没有产品的高附加值。这是中国家纺行业目前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家用纺织品作为生活与时尚类消费产品,其附加值首先在于其品牌的价值,即其品牌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其它如新材料、新面料等都是依附在品牌文化之下的技术因素。因此对于终端家纺成品企业来说,品牌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和终极目标,品牌建设的核心是品牌文化及由此衍生的品牌设计风格,支撑品牌形象的则是个体产品外在的设计形象而共同构成的品牌设计风格。对于中国家纺终端企业来说,我们很少能见到产品设计风格鲜明而又能延续多年的品牌,品牌建设是当前中国家纺发展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2013年的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是第二个十年的开始之年,而中国家纺行业的发展也已经到了亟待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提升品质树立产品设计风格成为当代家纺行业的主要课题,如何完成中国家纺的产业升级,作为生活和时尚产品的家用纺织品,其品牌建设及产品设计能力的提升是绕不过去的必经之路。
2013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华·蕴”主题,是中国家纺协会在大赛的第二个十年伊始针对当前家纺行业发展转型期而推出的一个意蕴深刻的主题方向。意在“彰显中国家纺设计博大文化之底蕴,创新中国家纺设计精深艺术之意蕴;创造中国家纺设计独特风格之美蕴”。
对于中国家纺行业来说,我们身处以西方文化语境的国际化和以万维网络连接的地球村之下,参与国际家纺市场的竞争无法不学习西方的设计文化与设计语言,然而,别人的文化再好也终究是别人的,正如同中国人到欧洲学习油画如果依然是以欧洲人的绘画思维和语言,即使你表达得多么完美多么地道,你依然无法超越欧洲的油画艺术,正如同金发碧眼的欧洲人到中国来学习中国画很难得到中国艺术界的认同。但是如果你以中国文化为绘画的核心以欧洲绘画的表现形式来表达你的思想,那就会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如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等同时得到国际与国内认同的艺术大师所创造的艺术。以此来比照中国家纺产品设计的发展之路,产品设计的全盘西化对于中国这样的家纺大国来说是一条走不通的道路,不学习西方家纺设计文化完全走自己的路同样也是一条走不通的路径,在当前世界纺织品设计文化几乎完全由西方把持话语权的条件下,积极融入国际家纺设计潮流而又在融入过程中适当保持自己的特色才是符合当代中国家纺实际情况的产品设计方向,在融入的过程中应当是主动的融入而非被动的融入,所谓主动融入即是在融入国际潮流中主动地以中国纺织品设计文化为内核以国际流行设计为外在包装,并在融入过程中采用渐进式手段逐步扩大中国纺织品设计文化的声音和影响。同时随着国内家纺市场的扩大,西方家纺品牌将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在其进入国内家纺市场过程中,为适应市场消费需求也将在产品设计中更多地加入中国设计文化元素。这两个方面的作用力将使我们最终挑战西方在纺织品设计文化领域话语权的目标得以实现。
“华·蕴”主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明确提出了中国家纺行业品牌文化建设的方向。如何实现我们的目标,在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全球化条件下依托我们自己的传统设计文化,从传统设计文化中寻找家纺产品设计创新的灵感源泉,并对来自传统文化的母题以国际流行的色彩与造型语汇进行形式创新,应用到家纺产品设计中,从而建立以中国文化为根基的企业品牌文化系统。
“华·蕴”主题是对中国纺织品设计文化的推本溯源,是中国家纺建立民族品牌设计文化的指向。在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的第二个十年的开始之年,提出“华·蕴”主题指明行业品牌文化建设和设计文化建设的方向,是中国家纺行业转型升级重新出发的号角。
作者系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