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返回首页  
微信图片_20210507163415.jpg
数据首页 | 产业分析| 原料行情 | 年度报告 | 指数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数据 > 产业分析>正文
政治局会议定调下半年经济政策 “办好自己的事”咱们这么干就对了!
文章来源:中国纺织  2019.08.06
   作为中国经济政策的风向标,每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召开,都备受国内外瞩目。特别是在当前外部环境动荡、内部下行压力加大之际,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释放的经济政策信号,都将对纺织行业今后的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7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深入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并就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进行了部署。我们不妨和今年4月19日的政治局会议进行对比,或许能从中看出一些变化,以此来更好地推进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
  认清形势,方能审时度势。

  当前经济形势出现新变化
  相比今年4月19日政治局会议的判断“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好于预期,开局良好”,虽然7月30日的会议也给出一个总体评价,“上半年经济运行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但还特别强调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如何理解当前经济形势,习近平在7月29日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但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就国内条件而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发展理念、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不会一帆风顺”。
  面对新形势,“既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又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习近平强调了两个“心”。一是“信心”,二是“决心”。他指出,“要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增强信心、坚定决心”。



  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和金融改革
  本次会议,关于民企和金融供给侧改革依然一大看点。4月19日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有效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引导优势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本次会议则变成了,“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把握好风险处置节奏和力度,压实金融机构、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责任。”
  此次会议特别强调,“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显然可以看出,今后国家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将加大扶持力度,势必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贷款贵等金融难题。在经济下行的巨大挑战和压力下,中长期资金的支持无疑是“雪中送炭”。
  此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实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表述依然在列,但增加了“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继续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的细节。
  今后,国家将继续加强减税降费的力度,为企业减负。
 
  扩大消费深挖内需动力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今年上半年,消费表现亮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1%。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会议特别强调了“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有效启动农村市场,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甚至排在了“稳定制造业投资”之前。可见,扩大消费、深挖内需将对经济的平稳增长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
  “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是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也是提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动力,势必会给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如新一轮基建发力,有望带动诸多产业联动;消费渠道的下沉,将会对零售带来新的变革。
  此外,本次会议还更偏向民生,注重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乡冷链物流设施”、“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都被点名,这些都是首次出现在政治局会议的新闻稿中。
 
  增强信心 坚定决心 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纺织行业如何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强化“科技、时尚、绿色”新定位,迎接新挑战,把握新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7月30日政治局早已给出答案,“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把握长期大势,抓住主要矛盾,善于化危为机,办好自己的事。”
  2019年,中国纺织经济行业运行基本平稳。其中,1-5月,面对内外市场压力,纺织行业运行态势基本平稳,生产和投资增速同比加快,营业收入保持增长。面对新形势,近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第12届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上指出,当前,全球化的进程更加深化、更加复杂;全球经济发展的底层架构发生根本转变;全球劳动力结构与分布发生趋势性变化;知识经济驱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作用凸显;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全球共识,全行业必须要坚定信心,全力开启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那么,今后纺织工业该怎么“办好自己的事”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要紧紧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对此,纺织行业要充分利用好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引导和鼓励全产业链发展优质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艺、技术和装备,广泛开展技术升级改造,改善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加快行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特别是要把握好供给侧改革中加法和减法、当前和长远、力度和节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加大融“智”(智能制造)、融“资”(资本市场)、融“创”(文化创意)以及与其他产业的协同,才能够激发创新的叠加效应、聚合效应与倍增效应,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
  二、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有效启动农村市场,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以消费促产业升级,以产业升级带动消费”,是推动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动力。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后纺织行业应加大对本土生活方式与流行趋势的研究,围绕“情景化、可视化、交互化、故事化”进行消费引导,特别是要加强纺织服装品牌价值的全社会引导,强化媒体宣传和行业、社会的推广,展示中国原创时尚设计力量与自主品牌的优秀成果,提升自主品牌的整体形象和市场认可程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价值,打造好中国话语权。
  三、作为传统制造业的纺织工业,正在被重新定位,今后要继续深化“两化”融合,加强自动化、智能化工艺装备水平的提升,依托物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发展不断变革生产模式、运营模式,推动行业智能化、服务化转型,使智能制造、协同制造成为创新方向,引领纺织行业进入“互联网+”新时代。发展智能制造,有助于提升纺织行业供给的精益化、柔性化、绿色化、服务化水平,优化要素配置结构、丰富价值实现模式。智能转型是纺织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要系统推进,打开智能制造发展新局面;创新引领,实现智能制造技术新突破;市场导向,打造智能制造落地新平台。
  四、有效应对经贸摩擦,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要理性对待中美贸易摩擦,中国纺织业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由于负面政治因素带来的贸易不稳定性。正如孙瑞哲会长所言,随着纺织工业制造智能化、渠道多元化、责任全球化的转型发展,中国纺织有信心、有能力经受住风浪的考验。全行业要扎实办好自己的事,以更大力度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将给世界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
  五、纺织产业是国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产业,同时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进工业化发展、创造国民财富以及提供大量就业的首选民生产业。推动我国纺织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以及加强纺织产业国际产能合作项目的落地与实施,既是我国自身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带动合作国纺织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举措。今后,要进一步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双边、多边经济贸易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纺织产业布局重构和资源整合,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
  六、开展行业精准扶贫。纺织工业发挥了极大的就业吸纳能力,目前全行业就业人口超过2000万,每年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提供1000多万个就业岗位和数千亿元现金收入,直接惠及“三农”。今后,纺织行业要加快产业区域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培育和扶持新的产业集群,继续开展行业精准扶贫工作,激活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
  七、要加强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社会责任,强化环境保护,打造绿色循环经济。今后,纺织行业应以绿色原料、绿色设计、绿色生产、循环应用为抓手,建立负责任的研发体系、采购体系、生产体系、物流体系,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深化人本责任、环境责任和市场责任,将绿色价值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行业新空间。
  八、科创板是纺织行业“及时雨”,纺织行业的很多细分领域在科创板应该有非常好的前景与潜力。今后,中纺联将积极推动产融合作,推动符合条件的优秀行业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并形成一份有含金量的科创板企业推荐名单。其中,两化融合领域、军民融合领域、绿色环保领域、医疗卫生方面以及基础建设方面等几个领域值得关注。
  进入“新时代”,中国纺织工业迎来“新方位”,正在加速成为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和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科技、时尚、绿色”,正成为新时代中国纺织工业的工作新定位、行业新标签、社会新认知。面对新形势,全行业必须要增强信心,坚定决心,勠力同心,才能有力推进纺织强国建设,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于飞]
相关文章  
 
家纺视频  
友情链接  
| 协会简介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Copyright©2012China home textile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18号十层 电话:010-010-85229322   E-mail:service@hometexmail.cn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980号   京ICP备12044575号-1